家有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老人,该怎么办?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或坐位转为直立位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可出现头晕、眼花、冷汗、黑朦、摔倒甚至晕厥等。谢志泉称,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是常见的原因。通常自主神经调节呈增龄性减退,因此年龄越大,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越高。

 

“高血压患者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更加常见。”老年心血管病科专家称,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血管变得僵硬,同时自主神经适应性调节能力下降,这种情形下,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过度或不当降压后,患者易于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有研究指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及脑卒中发生风险较高。

 

体位性低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多由糖尿病、帕金森病、中风、脊髓疾病、严重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明确病理性因素引起;此外有些药物(包括一些降压药)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如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物、抗肾上腺素药物、镇静药等。

 

用药:不要用葡萄柚汁送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李晋表示,降压药属于处方药,然而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中成药复方制剂,如降压片、降压袋泡茶、降压神茶等,均以非处方药的“身份”面市,“但中成药复方制剂中可能含有处方药成分,这未必能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反而可能因为加用其他降压药而导致血压偏低或不稳,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李晋介绍,一般来说,在急需控制血压的情况下可使用短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具有用量大、使血压迅速回复到正常、耐受的水平。而长效降压药对需要长期用药患者而言经济性和依从性相对较好,血压波动较少。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