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 2013-12-24 08:59:59
利尿药是通过促进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而增加尿量的一大类药物,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等疾病,其中口服较常用的有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喋啶、寿比山等。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效能强弱各不相同,合理使用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给药。患者应遵从医嘱服用,在服用过程中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用药注意事项一:长期服用不宜突然停服
口服利尿药治疗慢性疾病有时需长期服用,小剂量的利尿药与降压药合用治疗高血压病也需要长期口服。患者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突然停服不仅可能使疾病“反跳”,还可能引起钠、氯及水的潴留。
用药注意事项二:长期服用需调血钾
由于利尿药作用机理不同,有的为排钾利尿药(如氢氯噻嗪),有的为留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喋啶)。患者血钾过低或过高,可导致心律失常、肝昏迷等症。所以长期服用排钾利尿药需适当补钾盐,如多吃柑橘类高钾食品或口服氯化钾,也可将排钾利尿药和留钾利尿药小剂量联合用药。
用药注意事项三: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利尿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也可直接损害肝脏。因此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血容量不足、低钠、低钾、低氯、低钙、低磷、低镁及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此外,各种利尿药尚有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听力减退、高尿酸血症、肾石症、肾功能减退和渗透性肾病等。特别是老年人、孕妇、哺乳妇女、糖尿病、痛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