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食品业内人士常说这样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说法却总是不断冒出来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这种截然相反的现状让消费者无形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和误解。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1.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凡是不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名单中的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种左右,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剂、膨松剂、香料(香精)、着色剂(色素)等,不太熟悉的比如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等。其中香料种类最多,有1000多种,除香料以外大约300种左右。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部分原因是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事件的曝光,尤其是违法添加物令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事实上,从没出现过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健康损害的案例。

 

合理使用:符合国标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要求,且符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何谓滥用: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比如染色馒头里面的柠檬黄),或者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量(也就是常说的超标),或者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香精腌渍鸭肉伪造牛羊肉),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

 

违法添加:如果加入的物质不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就属于违法添加行为(例如苏丹红鸭蛋、塑化剂饮料、三聚氰胺奶粉),使用工业级产品也属于此类(例如工业明胶、工业柠檬酸、工业硫酸铜等)。

 

2. 食品添加剂是必需使用的吗?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史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史,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一个是满足我们对口味或营养的需求。

 

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出于以下几种目的: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比如高钙饼干、高铁酱油里的营养强化剂;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比如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使用的酸度调节剂碳酸钾、碳酸氢钾;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比如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剂;④改进食品感官特性,比如冰激凌中的乳化剂、增稠剂;⑤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比如果肉罐头里的防腐剂和充气包装中的氮气。

 

我们能在超市购买到各式各样的食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食品工业时代之前,人们只能就近购买食品,需要长途运输或长期保存的食物只能采用腌渍、烟熏、风干、发酵等手段。防腐剂的出现使得过去难以保存的食品可以实现长途运输,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以前食用油、麻花、坚果等食品经常会有哈喇味,现在这种情况就少多了,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抗氧化剂。而甜味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它们的甜度比蔗糖高得多,不但可以降低食品成本,减少能量摄入,还能够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渴望。

 

3. 为什么一种食品要用到多种食品添加剂?

 

近些年出现的“一支雪糕有19种添加剂”,“25克蛋糕含17种添加剂”等一系列报道,最终形成的结论就是“中国人每天吃近百种添加剂”。其实这意味着要达到生产工艺和口感的要求,需要N种食品添加剂,仅此而已。比如一个五颜六色的雪糕,可能需要几种不同颜色的着色剂,而奶白色的雪糕不加着色剂。但它之所所以成为口感绵软滑腻的雪糕,还是拜乳化剂、增稠剂所赐。(有关雪糕中的食品添加剂的更详细的内容请看:一支雪糕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从另一个角度说,各大食品企业的研发部门都在竭尽所能寻找最合理的配方,既满足工艺需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又能控制成本。试想一下,在达到同样的工艺目的的前提下,企业是愿意多添加增加成本,还是尽量少添加控制成本呢?答案应该显而易见。

 

目前,按国家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