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到底是什么东西?

 

当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和时间来关注健康,各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就层出不穷。通过吃进“益生菌”来改善健康的理论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提出,近些年更赢得了巨大关注。而另一个容易让人们与之混淆的概念——“益生元”,又频频出现。益生元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与“益生菌”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生物学家们已经知道,我们的体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细菌生态群。据估计,总重量大概在1.5公斤左右。它们最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大肠。一般而言,多数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有一些能够捣捣乱,代谢产生一些有毒或者有害的物质。还有一些能够为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比如通过代谢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这些“好细菌”在科学上被称为“probiotic”,中文通常翻译成“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坏细菌。能够实现这样功能的食品成分就被叫做“prebiotic”,一般翻译成“益生元”。这一思路直到1995年才被提出,随即获得了巨大关注。十几年来,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相当多的“益生元”食品投入市场。

 

显然,“益生元”不是一种特定的食物成分,而是所有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食物成分的总称。它的精确涵义在学术界还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不过基本特征都有:这种食物成分必须完好达到大肠,也就是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不仅需要能被“好细菌”代谢利用,还得不能被“坏细菌”利用;好细菌代谢利用之后,必须为人体带来明确的好处。

 

这样的要求确实不低,不过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在现代食品工业里,理论上的“可能存在”只能用来引导人们去开发产品,而不能用来作为产品功能来推销。同样的东西,如果要宣称它具有“益生元”特性,就必须拿出明确可靠的证据证明它符合上述要求。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学术界和工业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来寻找这样的东西。迄今为止,比较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inulin)、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它们存在于一些常规食品之中,不过含量高低不等。还有许多其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糖也在某些方面满足“益生元” 的要求,不过总体来说证据还不够充分和完善。这样的东西,也是“健康食品”,不过就还不能称为“益生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益生元 益生菌 饮食健康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