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辐射致癌究竟是怎么回事?

 

剂量加大的原因

 

图像质量和射线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有时为了增加图像的分辨率或减少图像的噪声,我们就需要增加扫描的射线剂量,这对于诊断而言或许是有利的,但同时患者却额外多承受了X射线的辐射。尽管对成像病人的爱护是医学影像学家的首要责任,但是,没有好的图像质量就有漏诊的可能,为此必须提高影像质量,但这又是以获得放射线为代价的。

 

而公众剂量显著上升的趋势归因于CT使用的上升,主要是使用方便,早期CT扫描具有严格的检查适应证,且开展这项检查就意味着耗时。而今,新技术的使用使CT诊断范围的适应证越来越多,临床医生也越来越来依赖于成像,加之医疗官司的增多,患者对CT的迷信等等,使用CT的利用率在大幅度上升。

 

辐射的危害

 

CT检查属于X线检查的一种,而X射线又属于电离辐射,它在对人体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效应而造成人体的伤害。一次扫描的辐射剂量,除扫描层面内的剂量外,扫描范围外的区域也存在相当剂量的散射线。DNA双螺旋结构打破是导致细胞影响的关键性损伤,辐射诱导突变基因或从双螺旋结构打破畸变增多可最终导致癌症。

 

儿童比成人更敏感

 

当成人的放射剂量用于新生儿或幼儿时,剂量效应上升50%以上。此结果是由于大物体(成人)中心剂量是表面剂量的一半,而对于小物体(儿童)的中心剂量几乎就是全部表面剂量。加之,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灵敏度是中年成人的10倍多,女孩对放射线比男孩更敏感。儿童的放射暴露癌症致死几率预计高出成人每剂量单位的2-4倍,儿童快速的细胞增殖和自身更长的平均寿命两者都会造成其产生后遗效应的风险增加。

 

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X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受辐射性质(种类和能量)、X线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的影响;同时,也与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营养等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还存在组织对X线照射的感受性差异:

 

高感受性组织: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中高感受性组织:口腔粘膜、唾液腺、毛发、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眼晶状体。中感受性组织:脑、肺、胸膜、肾、肾腺、肝、血管。中低感受性组织:甲状腺、脾、关节、骨、软骨。低感受性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放射防护的目的与原则

 

放射防护的目的在于保障受检者和放射工作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应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为此,必须建立剂量限制体系: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等三条基本原则。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是指医学影像学的放射检查必须具有适应证,避免给患者带来诊断和治疗负面效应的辐射照射。放射防护最优化,是指在保证患者诊断和治疗效益的前提下,所实施的辐射照射剂量应尽可能地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

 

此外,还必须建立照射外防护,包括: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一句话: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

 

被检者的防护

 

对于被检者来讲,首先要提高国民对放射防护的知识水平。因为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扫描中尽可能地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并做好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对于操作者来谈,要正确选用X线检查的适应证;提高影像转换介质的射线灵敏度;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废片率和重拍片率;扫描中尽可能取得患者的合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扫描时尽可能让陪伴人员离开,必要时应让陪伴人员穿上铅防护衣并尽可能离球管远一些;扫描时,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扫描野,降低扫描剂量;对于患者,应做好扫描区以外部位的屏蔽防护;定期检测扫描机房的X线防护和泄漏等情况;严格执行防护安全操作规则。

 

对公众的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即,对公众个人所受的辐射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下列限值:全身:5mSv(0.5rem);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5rem)。医学影像学家、厂商以及国家监督机构必须齐心协力,将CT的放射剂量降到最小,必须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于放射线有较强的敏感性,以确保获取最低剂量的诊断性影像,使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成为现实。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CT辐射 ct辐射的危害 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