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没有坏食物只有坏习惯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常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多少,人为地把食物分成有营养和没营养的食物。从食物的分类及营养特点来说,每种食物都有其营养含量优势,食物没有好坏之分。比如肥肉,其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还含有胆固醇,对于能量不足或者能量需要较大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提供能量的食物,但对于能量过剩的人来说是不应选择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食物的认识存在着以下这些误区:

 

误区1:大米、面粉越白越好

 

稻米和小麦由外向里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和胚乳四个部分,各部分的营养成分不同。最外层的谷皮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还含有矿物质。糊粉层紧靠着谷皮,含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谷胚是谷粒发芽的地方,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而且还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胚乳是谷粒的中心部分,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因此,糙米和全麦粉营养价值比较高。如果加工过细,就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和加工较粗的米面相比,越是精白、精细的米、面中的营养成分越少。

 

结论:少吃加工过精,颜色太白的大米和白面,以免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误区2: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

 

米饭、面制品、马铃薯等富含碳水化合物,有人认为它们是会使人发胖的食物。其实,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提供人体能量的三种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约4千卡的能量,1克脂肪则能产生9千卡的能量,同等重量的脂肪约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因此,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结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制品,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使人发胖。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大米 碳水化合物 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