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死亡率

 

脑卒中俗称中风,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是导致全球人类死亡的第三位病因,也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因素。据统计,脑卒中已连续5年成为我国第二位死亡原因。我国每年有200万新增脑卒中病人,其中8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50%以上的患者遗留了永久性残疾,并导致10%的患者死亡。专家呼吁,如果能抓住发病后6小时进行介入治疗,就会大大降低致残致死率。

 

动脉粥样硬化致中风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供应脑的动脉缺血。作用机制如下:血管内膜下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使血管腔变小,最后管腔闭塞,造成动脉供应的脑组织坏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表面的内膜破损,引起内膜下的脂质碎屑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远端的血管,造成远端的血管阻塞。

 

常规药物溶栓仍复发

 

超早期(起病3小时内)的静脉溶栓治疗是传统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药物是为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一步增大阻塞管腔,同时也避免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栓塞。然而仍有许多患者,尤其是对于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脑卒中治疗指南 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