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 2014-07-08 23:06:00
“明明病”是最近的流行词之一,被戏称为2014年最高大上的不治之症。其实,明明病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带有社会普遍性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但是没有按照自己所想去做,导致事情最终没有按照应有的轨道发展。明明病造成了“患者”们在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诸多不如意,让人烦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明明病呢?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介绍,“人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两面,理性的一面分析出明明知道该怎样做,非理性的一面,却因为自己潜意识里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按照思考行动。明明病都是出现在非理性的欲望战胜理性思考的时候。”想要克服明明病,可以分析明明病的类型,找到解决策略。
侥幸型明明病 明明想减肥,知道要少吃东西,可是一看见美食,便自我催眠,多吃一顿不会胖。明明想学好英语,却总想着少背一天单词没有关系;明明不想再熬夜,却总想着熬一天不会造成危害。侥幸型明明病常见于企图满足自己暂时的欲望,从而寻求理由进行自我欺骗,导致长远目标无法执行。
侥幸型明明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加强动机的方法:一方面在给自己制定长远目标时动机明确,并常常拿出来警醒自己;另一方面把要做的事情大声宣告出来,让身边的人来提醒和督促自己。同时,宋崇升提醒,“不要极端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如果无法满足身体的最低欲望,通常还没有坚持到想要实现的目标,就会由于自己欲望过于强烈,产生反弹。”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