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 2014-08-17 10:03:00
“魂飞魄散”常用来形容人受了惊吓后,六神无主的样子。
一说魂魄,许多人会认为这是迷信。其实魂魄体现的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唐代医家刘颖达认为魂是“附气之神”,也就是说魂就是大脑感知外界事物后所做出的反应和判断,如说喜、怒、哀、乐等。所以当一个人对外界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时,我们就会说他“掉魂了”。魄为“附形之灵”,小孩子刚生下来就知道哇哇大哭、遇到奶头就知道吮奶、小手脚总不停地动这些都属于魄。
《灵枢·本神》认为“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可见魂与魄分别藏在人体的肝与肺中。魂夜晚是藏于肝的,肝血足,魂得养,人的思维就会敏捷,这样的人就聪明。所以说,小孩子千万不要让他熬夜,一熬夜,肝血就会受到消耗,这样魂就养不好,就会出现早醒、多梦浅睡的问题。其实伤魂最大的,要数情绪方面的刺激。如果人悲伤过度,就会影响到肝脏,进而伤到魂。魂伤了人就会迷茫狂癫,做出异于常人的事来。
当然,情志失畅也会对魄造成伤害。《黄帝内经》认为:“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意不存人”就是精神狂乱,旁若无人。因此,想要养好魂魄,首先就得学会调养情志,闲暇之时不妨练练书法、养养花、弹弹琴。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浏览:情志养生和脾胃有哪些关系?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