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中秋过后咋养生

 

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暑邪耗气,人的体力、精力损耗过大,在秋季需要及时调理和补养。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中秋过后该如何调理。

 

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暑湿渐至秋燥。燥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人与自然相应,顺时应收敛阳气,使精气内聚,濡养五脏。因此,秋季养生,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体育锻炼都离不开“养收”的原则。

 

饮食寒凉少吃,多些润燥食物

 

中秋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鼻衄鼻干、皮肤燥痒等,这时可用一些白色的性寒或味酸甜的中药,如白菊花、银耳、莲子、芦根、白茅根、沙参等。

 

深秋时,中医称“凉燥”,此时不宜多喝凉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泻的人不要喝凉茶。

 

中医认为,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寒凉饮食一定要减少或禁食。 比如西瓜性寒,属生冷,秋后还多吃会伤脾助湿。

 

饮食方面,早秋宜适当多食些辛温食品,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白露后,气候转至干燥,宜多吃些清润食品,如芝麻、核桃、蜂蜜及梨等。

 

起居早睡早起

 

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与鸡俱兴。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避免过长的睡眠。

 

秋冬是脑血管病好发季节,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阶段,脑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造成脑血栓形成,适当早起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高温带来的烦躁、少食、失眠、懒动及贪凉受寒等,均可使人体健康受损,从而欠上“夏债”,这些毛病,到秋季会上门“算账”。

 

如关节痛、颈椎病。这是因为在炎夏里过分吹空调、电扇,或夜晚过分贪凉,而使关节、颈椎受损导致的秋后发病。秋后,许多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有的还伴有眩晕、恶心、上肢麻木、视物模糊等症,这些都因夏季过度贪凉受寒所致。局部热敷、保暖、按摩可缓解症状。此外,过敏性鼻炎、哮喘也与贪凉有关。

 

运动方面,建议秋后多做些量力而行的运动,如走步、跑步、登山、游泳等,这样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食欲。不过,运动量别太过,否则适得其反,会更疲乏。饮食要适当多吃些山药、百合、莲子、薏米等,有助于克服疲倦;如果出现气短等症,多吃点大枣,可健脾胃。

 

秋老虎尚未下山,一场场秋雨带来的丝丝寒意便悄然而至。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然而,在这凉爽的秋雨天,“脖子、腰肾、脚踝三个部位应做好保暖。”保健专家解释,这三个部位均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较少、血管丰富,是主要的生理支撑点,一旦受寒,便会引起相关部位的疾患。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中秋养生 泡脚 暖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