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 2014-11-21 16:30:18
有人睡觉醒来总发现自己口角湿湿的,枕巾处也会留有口水的印迹,这些都是夜间睡觉时流口水所致。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若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引起脾胃功能减弱、水湿停留、脾胃湿热;或胃里存食下降、胃热上蒸致脾虚运化失常时,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肌肉弹力不足,睡觉时张口易口水外流。也就是说,睡觉流口水的根源是脾胃虚弱。
中医常采用补脾益气、醒脾开胃之法进行治疗,穴位取足三里、太白。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充分暴露,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分别灸足三里、太白穴15~20分钟,以足三里灸至温热感沿胫骨外缘向下传导,太白穴灸至温热感沿足内侧赤白肉际向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传导越远越好。左右穴位交替施灸,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按: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理上中下三焦、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外台秘要》言:“三里养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针灸大成》曰:“灸三里二穴,引火气下行,以固其本。”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是人体健脾、补脾要穴,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证。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太白二穴,具有补中益气、补益脾胃的作用,若能坚持灸,睡觉流口水的表现慢慢就会消失的。扩展阅读:足三里:男性壮阳第一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