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筛查,谁是第一选择?

 

肺癌,常见且恶性度高。找到合理、敏感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直是各国学者追求的目标。然而时至今日,究竟谁能成为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仍然困扰着人们,由此引发的争议也一直历久不衰。

 

疾病早诊早治的价值不容置疑,因此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疾病筛查就成了一种普遍的做法。但这毕竟要对健康人群进行大范围的检查,因而除了能够精确发现患者外,它还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误诊漏诊率低且价格低廉等特点。如此苛刻的条件以及人们对早诊早治的强烈愿望,督促着医学工作者们努力探索新的筛查手段,在不断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筛检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并距离人们的期待越来越近。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10年来,肺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仍仅有16%。众所周知,如能在肿瘤早期阶段(尤其是Ⅰ期肺癌)进行手术切除,肺癌预后将显著改善。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直尝试着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早期诊断,从而降低肺癌病死率。

 

条件苛刻 常规方法难胜任

 

肺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仍未明确,但吸烟、年龄都与肺癌患病率相关。因此,肺癌筛查的研究对象,通常以45岁以上、吸烟或曾吸烟的男性为主。

 

肺癌确诊依赖于肺组织学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诊断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胸部X线、痰脱落细胞学检查,70年代中后期各种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等介入诊断,90年代低剂量螺旋CT(LLSCT)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应,肺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X线胸片+痰细胞学;低剂量螺旋CT及追踪;分子生物技术——血、痰生物标记物;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复合物监测等诊断技术。

 

21世纪初,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的问世,大大提高了肺癌早期诊断、分期,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准确性。PET检查,或许是肺癌、甚至是全身实体肿瘤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但要想用于筛查,还有待经济的发展。

 

作为肺癌常规筛查的要求:在出现症状之前查出癌症;检查不伴有明显的创伤和副作用(并发症少);在随访过程中干预治疗可降低癌症死亡率;实施方便,费用合理。作为肺癌主要诊断手段的支气管镜检查,并不适合用于筛查,而荧光纤支镜,尽管对诊断早期中央型肺癌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仅33%,同样不适于肺癌筛查。因此,目前实际开展肺癌筛查主要是胸部放射学检查。

 

常规X线胸片 效果令人失望

 

肺癌筛查的大样本研究,最早始于1960年开展的英国伦敦费城肺癌研究计划,55034名男性志愿者,被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每6个月检查一次胸部X线,共3年;对照组仅参加开始和结束时两次检查。结果发现,尽管研究组肺癌检出率、手术切除率高于对照组,但3年死亡人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更多早期肺癌,提高手术切除率,但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

 

此后开展的捷克肺癌筛查研究,研究结束后继续追踪肺癌死亡情况,自入选时间算起,总追踪时间长达15年。研究同样未能得出X线胸片筛查有利于减少肺癌病死率的证据。基于这一结果,通常认为没有必要将每半年一次X线筛查列入肺癌综合控制计划内容。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肺癌会传染吗 肺癌的治疗方法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