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斗米虫” 真能强身健体吗

 

“斗米虫”又称鸟不踏刺虫。在我国民间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古代先人用一斗米(等于现在12.5斤米)换到一条虫而得名。尤其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省应用更为广泛,主要用于小孩因脾胃虚弱“疳积”而导致厌食偏食、不思饮食、积食不化、发育不良、哭夜尿床、免疫力差等症状有特效,故该虫自古至今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

 

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华本草》、《中药大词典》记载:斗米虫性温,味辛;甘;全虫入药,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散节、定惊等功效。主治:新生儿麻毒内陷(胎毒)、儿童“疳积”(厌食偏食、脸色黄瘦)、 痈疖(疔疮、肿瘤)、痱疹 、无名肿毒、癫痫(羊痫风)。目前已收录于《中草药数据库》【3】中,每次1~2条。用量10~20条。对化疗中的肝腹水、肝硬化患者服用后有明显改善作用,对肾小球肾炎、血液病患者服用后白细胞增加效果明显。

 

现代医学实验表明:该幼虫的蛋白质多为易于消化吸收的球蛋白、清蛋白、抗菌蛋白、几丁质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 这些特殊的活性物质对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效果,同时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是人体抗病菌、抗病毒、抗肿瘤的珍贵生物医药资源。因此,这些物质具有三调(免疫调节pH值调节、荷尔蒙调节)、三排(排除多余有害胆固醇、排除重金属离子、排除毒素)、三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三抑(抑制癌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转移、抑制癌毒素)的多重保健作用。(相关推荐阅读:《端午习俗 隐藏中医养生密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端午节 斗米虫 保健知识